Search

圍繞著飛馬座LL星的氣體物質3D觀測影像和模型比較

  • Share this:

🌠【巨星周圍不尋常的螺旋】中研院ALMA團隊突破天文難題 開創雙星系統研究新頁🌠

影片中先出現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影像,接著是ALMA觀測到的分子氣體分布,與數值模擬結果比對,形態特徵十分吻合⋯⋯

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(ASIAA) 金孝宣博士(Dr. Hyosun Kim)主導的國際團隊,以先進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(簡稱ALMA),取得老年恆星飛馬座LL星(LL Pegasi)影像,並使用創新方法推導出其為橢圓軌道的雙星系統,首度突破雙星系統因週期太長而無法直接測量軌道形狀的天文難題。本論文獲發表於三月號Nature Astronomy,並躍登該期封面故事。

新的ALMA影像所呈現的螺旋殼層狀圖案特徵,是飛馬座LL星不斷噴發的氣體物質所造成。飛馬座LL星距離地球約3400光年遠,體積比太陽大200倍,正處於恆星演化晚期稱之為紅巨星的階段,而未來我們的太陽也會有類似命運。像飛馬座LL星這樣年老的恆星會噴發大量的恆星風,將其表層氣體與塵埃吹向星際空間中,成為恆星周圍的拱星(circumstellar)物質。將近10年前,哈伯太空望遠鏡取得一張飛馬座LL星的照片,這個天體因為周圍出現前所未聞的、幾近完美的螺旋圖案而大為知名。過去幾年間,天文學家的研究顯示,年老的恆星若有伴星,雙星系統以圓形軌道繞行並交互作用,周圍的拱星氣體便會顯現此螺旋特徵。

研究團隊在由ALMA 最新取得的飛馬座LL星精細圖像中發現螺旋殼層的外觀清楚地呈現分岔。進一步將觀測得到的3維影像與數值模擬結果相比對,首度得出結論認為:此雙星系統具備特別長的橢圓軌道,而非先前認為的圓形軌道,是氣體分布這麼特殊的成因。

金孝宣說,「引人注目的螺旋殼層圖案彷彿是大自然留下的清楚訊息,揭開中心恆星如何運動的真相,是天文學家迎接的挑戰。」

👉中研院天聞網看更多(附圖影網誌版):https://goo.gl/YnckL7
👉論文網址:http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50-017-0060

📡ALMA小百科📡
ALMA,是由66個電波天文望遠鏡組成的陣列,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面型天文望遠鏡計畫,不但靈敏度極高,其解析能力和一座直徑達16公里的望遠鏡不相上下,可達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十倍。天文所自2005年開始參與ALMA計畫,以實質參與取代部分經費投資的模式,派出工程與科學團隊參與陣列的建造、測試及科學運轉。ALMA望遠鏡也將採用本院天文所研發之接收機,提供天文學家觀測研究各項關鍵性的課題。

📝相關報導:
[中央社]飛馬座完美螺旋 中研院解開軌道秘辛(https://goo.gl/hK5g9G)
[蘋果日報]中研院研究成果 成功模擬周期800年雙星運行軌道(https://goo.gl/S20jVx)
[聯合報]有片/宇宙巨星周圍不尋常的螺旋 中研院發現了!(https://goo.gl/xFsCzg)
[自由時報]中研院團隊解天文難題 躍上國際期刊封面(https://goo.gl/S5FDBa)
[央廣]中研院團隊突破天文難題 開創雙星研究新頁(https://goo.gl/xxMrrI)
[科技新報]天文難題突破,揭開雙星軌道特徵密碼(https://goo.gl/pG1Gis)

影片版權: Hyosun Kim et al. / I-Ta Hsieh (ASIAA)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這裡是由【中央研究院媒體小組】經營的平台,作為中研院好朋友們交流互動用,幾點注意事項還請粉絲們彼此提醒喲! *發文請盡可能與學術研究、學術活動相關,勿濫用平台打廣告。 *有疑慮要發問,請保持基本禮貌,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。 *歡迎各種評論,但禁止謾罵或人身攻擊等,違者將隱藏、刪除貼文或封鎖帳號。 *有非關本文的意見,請善用「塗鴉牆」或「私訊」,發文下明顯不相干留言將隱藏或刪除,保持版面一致性。
中央研究院官方粉絲頁
View all posts